第 1 页 共 5 页
江西省 2018 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生物学科说明
江西省 2018 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生物学科说明依据《义务教育生物学课程标准(2011 版)》
(以下简称《课程标准》),按照 “以生物基本知识为载体,以能力、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为
重点”的指导原则,着重考查学生运用基本的、重要的、常见的知识,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
力;考查学生收集、整合、运用信息的能力;通过对实验方案的设计、实验步骤的补充、实验
现象的观察、实验结果的分析,考查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;考查学生联系社会生产、生
活实际,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。本说明结合当前课程改革和考试评价改革的要求从命题指导思
想、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、考试内容和要求等三方面编制而成。
一、命题指导思想
命题应贯彻执行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中考精神,坚持稳中求进,努力使试题有利于贯彻
国家教育方针,促进学生全面发展;有利于执行《课程标准》,引导教研、教学方向;有利于深
化课程教学改革,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。试题在考查学生所学相关课程的基础知识、
基本技能的同时,重点考查学生的理解、运用、探究、实践能力。命题力求体现与社会生活的
联系、与学生经验的联系,同时,也要注意考查与高中生物学教学接轨的核心知识。
二、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
1、考试形式
生物与地理合卷,采用闭卷笔试考试形式;全卷满分共 60 分,生物 30 分;考试时间共 60
分钟,生物 30 分钟。
2、试卷结构
(1)试卷版面:16 开 3 版;
(2)题型:单项选择题和非选择题;
(3)题量:单项选择题 15 题,非选择题 3 题;
(4)难度系数:整卷难度系数控制在 0.55 左右,容易题:中等题:较难题分值比例 5:3:2。
三、考试内容和要求
根据《课程标准》的要求,中考生物考试内容包括生物体的结构层次,生物与环境,生物
圈中的绿色植物,生物圈中的人,动物的运动和行为,生物的生殖、发育与遗传,生物的多样
性,生物技术、健康地生活和科学探究等 10 个方面。其中“科学探究”按课程标准要求融入其
他九项内容中进行考查。
(一)学习目标的说明
1、知识性学习目标水平分为了解(A)、理解(B)、应用(C)三个层次,具体内容如下:
了解(A):描述,识别,列出,列举,说出,举例说出;
理解(B):说明,举例说明,概述,区别,解释,选出,收集,处理,阐明,写出,估计;
应用(C):分析,得出,设计,拟定,应用,评价。
2、技能性学习目标水平分为模仿(B)、独立操作(C)两个层次,具体内容如下:
模仿(B):尝试,模仿,进行,制作;
独立操作(C):运用,使用。
3、情感性学习目标水平分为感受(A)、认同(B)、内化(C)三个层次,具体内容如下:
感受(A):体验,参加,参与,交流;
认同(B):关注,认同,拒绝;
内化(C):确立,形成,养成。
第 2 页 共 5 页
(二) 具体内容细目表
1.生物体的结构层次
单元 考试内容 要求
细胞是生命活动
的基本单位
1.说出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和作用 A
2.使用显微镜和制作临时装片 B
3.阐明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B
4.说明单细胞生物可以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A
5.区别动、植物细胞结构的主要不同点 B
6.描述细胞核在遗传中的重要功能 A
细胞分裂、分化形
成组织
7.描述细胞分裂的基本过程 A
8.概述生物体的各种组织是由细胞分裂、分化形成的 B
9.识别人体的几种基本组织 A
10.识别植物的几种主要组织 A
多细胞生物体的
结构层次
11.描述绿色开花植物体的结构层次:细胞、组织、器官、个体 A
12.描述人体的结构层次:细胞、组织、器官、系统、个体 A
2.生物与环境
单元 考试内容 要求
生物的生存依赖
一定的环境
13.举例说出水、温度、空气、光等是生物生存的环境条件 B
14.举例说明生物和生物之间有密切的联系 B
生物与环境组成
生态系统
15.概述生态系统的组成 B
16.列举不同的生态系统 A
17.描述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A
18.举例说出某些有害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A
19.阐明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限的 B
生物圈是人类与
其他生物的共同
家园
20.阐明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B
21.确立保护生物圈的意识 C
3.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
单元 考试内容 要求
绿色开花植物的
一生
22.描述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 A
23.描述芽的发育和根的生长过程 A
24.概述开花和结果的过程 B
25.体验一种常见植物的栽培过程 A
绿色植物的生活
需要水和无机盐
26.说明绿色植物的生活需要水和无机盐 B
27.描述绿色植物的蒸腾作用 A
绿色植物的光合
作用和呼吸作用
28.阐明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
29.举例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原理在生产上的应用 A
30.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A
绿色植物对生物
圈有重大作用
31.概述绿色植物为许多生物提供食物和能量 B
32.说明绿色植物有助于维持生物圈中的碳氧平衡 B
33.描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A
34.参加绿化家园的活动 A
4.生物圈中的人
第 3 页 共 5 页
单元 考试内容 要求
人的食物来源于
环境
35.说出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A
36.描述人体消化系统的组成 A
37.概述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过程 B
38.设计一份营养合理的食谱 C
39.关注食品安全 B
人体生命活动的
能量供给
40.描述人体血液循环系统的组成 B
41.概述血液循环 B
42.描述人体呼吸系统的组成 A
43.概述发生在肺部及组织细胞处的气体交换过程 B
44.说明能量来自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分解 B
人体代谢废物的
排出
45.描述人体泌尿系统的组成 A
46.概述尿液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B
47.描述其他排泄途径 A
人体通过神经系
统和内分泌系统
调节生命活动
48.描述人体神经系统的组成 A
49.概述人体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 B
50.概述人体通过眼、耳等感觉器官获取信息 B
51.举例说明人体的激素参与生命活动调节 B
人是生物圈中的
一员
52.概述人类的起源和进化 B
53.举例说明人对生物圈的影响 B
54.拟订保护当地生态环境的行动计划 B
5.动物的运动和行为
单元 考试内容 要求
动物的运动 55.列举动物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 A
56.说明动物的运动依赖于一定的结构 B
动物的行为 57.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B
58.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 A
6.生物的生殖、发育与遗传
单元 考试内容 要求
人的生殖和发育 59.概述男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B
60.概述女性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B
61.描述受精过程 A
62.描述胚胎发育过程 A
动物的生殖和发
育
63.举例说出昆虫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A
64.描述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A
65.描述鸟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A
植物的生殖 66.列举植物的无性生殖 A
67.尝试植物的扦插或嫁接 B
68.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 A
生物的遗传和变
异
69.说明 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
70.描述染色体、DNA 和基因的关系 A
71.举例说出生物的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 A
72.解释人的性别决定 B
第 4 页 共 5 页
73.认同优生优育 B
74.举例说出生物的变异 A
75.举例说出遗传育种在实践上的应用 A
7.生物的多样性
单元 考试内容 要求
生物的多样性 76.尝试根据一定的特征对生物进行分类 B
77.描述病毒和细菌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A
78.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及其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A
79.概述植物(藻类植物、苔藓植物、蕨类植物、种子植物)的
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
B
80.概述无脊椎动物不同类群(如腔肠动物、扁形动物、线形动
物、环节动物、软体动物、节肢动物等)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
与人类生活的关系
概述脊椎动物不同类群(鱼类、两栖类、爬行类、鸟类、哺乳
类)的主要特征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
B
81.关注我国特有的珍稀动植物 B
82.说明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意义 B
生命的起源和生
物进化
83.描述生命起源的过程 A
84.概述生物进化的主要历程 B
85.认同生物进化的观点 B
8.生物技术
单元 考试内容 要求
日常生活中的生
物技术
86.举例说出发酵技术在食品制作中的作用 A
87.说明食品的腐败原因 B
88.运用适当的方法保存食品 C
现代生物技术 89.举例说出克隆技术的应用 A
90.举例说出转基因技术的应用 A
91.关注生物技术的发展对人类未来的影响 B
9.健康地生活
单元 考试内容 要求
健康地度过青春
期
92.描述青春期的发育特点 A
93.养成青春期的卫生保健习惯 C
传染病和免疫 94.说明传染病的病因、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B
95.列举常见的寄生虫病、细菌性传染病(包括淋病)、病毒性
传染病(包括艾滋病)
A
96.描述人体的免疫功能 A
97.区别人体的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 B
98.说明计划免疫的意义 B
威胁人体健康的
当代主要疾病
99.关注心血管疾病的危害 B
100.关注癌症的危害 B
酗酒、吸烟和吸毒
的危害
101.说明酗酒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B
102.说明吸烟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B
103.拒绝毒品 B
第 5 页 共 5 页
医药常识 104.说出一些常用药物的名称和作用 A
105.概述安全用药的常识 B
106.运用一些急救的方法 C
10.科学探究
探究能力 考试内容 要求
提出问题 107.尝试从日常生活、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
问题
B
108.尝试书面或口头表述这些问题
B
109.描述已知科学知识与所发现问题的冲突所在
A
作出假设
110.应用已有知识,对问题的答案提出可能的设想
C
111.估计假设的可检验性
B
制订计划
112.拟订探究计划。
C
113.列出所需要的材料与用具
A
114.选出控制变量
B
115.设计对照实验
C
实施计划
116.进行观察、实验
B
117.收集证据、数据
B
118.尝试评价证据、数据的可靠性
B
得出结论
119.描述现象
A
120.分析和判断证据、数据
C
121.得出结论
C
表达、交流
122.写出探究报告
B
123.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 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