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我国,过春节又称“过年”,是最具民俗味和亲情味的传统节日。在赣南,过年一般从腊月二十四的小年开始,一直到正月十五的元宵节结束。
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,面临敌人频繁的军事围剿和残酷的经济封锁,苏区物资匮乏、局势紧张,但党和红军克服重重困难,与民同乐,共度新年,生动体现了苏区军民的鱼水情。
1929年:向老百姓借粮作战
1929年2月9日,从井冈山下来的红四军来到大柏地宿营。
当天,正是农历除夕。清晨,朱德下令部队继续前进,担任前卫的指战员强烈要求打一仗,三营党代表罗荣桓报告了这一情况。毛泽东、朱德立即召开前委紧急扩大会议,果断作出决定:此仗必打,以振军威。
大柏地的老百姓对红军不了解,已经逃避一空。虽然部队已经一天未吃饭,饥寒交迫,但红军有纪律,主人不在,不能随便动用群众的东西。同时,部队早已拿不出钱来向老百姓购买。
毛泽东觉得这是个问题,就说:“总不能叫大家饿着肚子打刘士毅吧!军长,你说呢?”
朱德点头:“是呀,要打仗,不吃饱饭怎么行?”
前委秘书长江华建议:“能不能这样,让部队先借用村中老百姓的食物,但一定要算清价钱,留下欠条,待以后如数归还。”
毛泽东回答:“你去通知部队吧,只好如此了。”
各连队得到批准后,就借用当地群众的粮油,饱餐了一顿,养足了精神。
大年初一,红军一举歼敌两个团,取得重大胜利,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,不敢再紧追红军了。
战斗结束后,红军离开大柏地,向宁都进发。老百姓陆续回到家中,发现准备过年的食物都给吃光了,唉声叹气。可是家家户户掀开锅盖、米缸盖一看,只见都留着一张字条,上面写明红军不得已吃了什么食物,价值多少,但因红军经费紧缺,一时付不了钱,以后一定如数归还,嘱咐房主妥善保管字条,当作日后还钱的凭据。
人们难以置信:世上哪里还有这样的军队呀?
3个月后,红四军重返大柏地。毛泽东没有忘记红军对老百姓许下的诺言。他亲自召集群众开大会,向大家说明当时红军被迫向老百姓借粮借菜的情况,表示衷心的感谢。部队当场兑现所欠的款项。有的老表把欠条撕毁或丢弃了,只要说个数目,红军照数给款。大柏地全村立刻欢腾起来,群众都说:“红军说话算数。”
从1930年12月30日到1931年1月3日,红军在五天之内两战两胜,取得龙冈战役胜利。为庆祝第一次反“围剿”的伟大胜利,鼓舞苏区军民的革命斗志,各地举行了盛大的庆祝集会。
1931年1月5日,红军总部在宁都召开了第一次反“围剿”胜利祝捷大会,红军将士和革命群众参加了大会。大会表彰了在反“围剿”中作出重大贡献的红军将士和宁都南团、琳池等地的革命群众。
据毛泽东的警卫员吴吉清回忆,这是他第一次看见苏区人民喜迎新春的场景,人人喜气洋洋。腊月二十三过后,节日气氛更浓了。妇女们忙着打扫房子,蒸煮节前节后的吃食。孩子们换上了新衣服,拿着爆竹,满街上“咚——嘎”地响个不停。部队、机关、工厂、学校的联欢会,更是天天不断。
1931年2月16日是农历除夕,毛泽东和朱德参加了红一方面军总部机关举行的聚餐。
17日正月初一,街上人山人海,不论男女老少,身上都穿着干净整齐的衣服,手里拿着红绿纸旗,从四面八方涌向庆祝大会的会场。
毛泽东登台讲话,他说,我们红军4万,只用了5天时间,就打败了10万敌军的大“围剿”,这是红军史上第一次大胜利!这个胜利,是红军的胜利,是苏区人民积极支援红军、保卫苏区的胜利!但是,国民党反动派是不会甘心失败的,他们还会来“围剿”我们苏区。因此我们当前的任务,就是要积极整训部队,扩大根据地,大搞生产运动,发展苏区经济……
会场上爆发出一阵雷鸣般的掌声,还没有停,又响起了山呼海啸般的口号声,一面面彩旗在欢呼声中迎风飘扬……
朱德随后讲话,接着红军代表、工人代表、农民代表、学生代表都讲了话。庆祝大会开到正午才结束。
1932年:在炮火中过年
1932年,红军在炮火中度过春节。
1931年底,中共临时中央强令红军攻打赣州。次年1月,中革军委作出了攻打赣州的具体军事部署。春节期间,红军攻城。赣州地势险要,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。当时负责守卫赣州城的国民党军兵力约3000余人。另外,有赣南各县逃亡在赣州城的地主武装约5000人,加上警察队、商民自卫团等武装,共有兵力1万余人,具有相当的守备力量。因此战役失败。
但在攻打赣州期间,红军广泛地宣传、发动了群众,扩大了红军和苏维埃政府的影响,帮助群众组织了农会、建立了苏维埃政权。特别是赣州城郊农村的苏维埃政府、农会、赤卫队和各种支前组织迅速建立。群众支援红军的热情空前高涨,千家万户为红军推砻打碓做米,支前队员昼夜不停地为部队运送弹药物资。沙石、沙河等乡还支援攻城红军1100多担粮食,几十头肥猪。水西、南外、黄金等乡的菜农,经常把一担一担的新鲜蔬菜送往红军驻地,密切了军民关系。
1933年:演话剧过大年
红军在中央苏区所处的条件虽然艰苦,但精神生活比较丰富,红军战士喜欢听戏,有活报剧、话剧、采茶戏,形式多样。为此,中央苏区还专门组建了文艺宣传队。他们在重大节日都会组织演出,并经常深入部队和各地慰问基层官兵与群众,受到了大家的热烈欢迎。
1933年春,红一军团成立了“战士剧社”,由罗瑞卿任名誉会长,潘振武任社长,社员40多人。该社创作了一部四幕话剧,名叫《庐山雪》。创作者有两位: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李卓然,红一军团政治部宣传部部长、《战士报》主编张际春。红一军团保卫局局长罗瑞卿担任该剧的导演。
1933年1月,红一军团在黎川整编。于是,春节期间这出戏在黎川县三都镇首演。该戏主要是反映红军反“围剿”的事迹。
《庐山雪》这场戏是红军自己创作和表演的,贴近军旅生活,很接地气,深受红军战士和当地群众的欢迎,是当地军民春节期间的文化盛宴。此后,每逢重大节日,红军都要编排节目与民同乐,成了人民军队的一个优良传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