共青科技职业学院是一所经江西省人民政府批准、教育部备案的全日制普通高职院校。学校是团中央培训基地、第四届中国教育百强职业院校、教育部学校规划建设发展中心首批“产教融合课程改革实验校”、江西职业教育十佳示范学校,江西省高校就业工作“优秀等级学校”,是江西省唯一经国家交通部海事局批准具备“国际远洋船员培训资质”的高等院校。学校连续四年被长江海事局评定为A级海船船员培训机构,连续三年评定为“五星级”船员培训机构,获第十一届航运在线“船员最信赖的培训学校”等多项荣誉。2016年,学校顺利通过教育部全国高职院校评估;近三年,学校均以优秀成绩通过了江西省教育厅高职人才培养工作年检。“十三五”规划期间,学校已被江西省批准列入本科设置规划。
学校秉承“励志、博学、厚德、创新”的校训,坚持“工科为主,航运为特”的办学特色,立足江西,面向全国,着眼行业发展,紧跟社会需求,以立德树人为根本,以服务江西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,以促进就业为导向,建成了以航运、信工、智能制造、建筑等工科为主,管理、 经济、教育、护理、艺术等学科协调发展的专业体系,着力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。
学校位于一个“让青年来了就不想走”的城市。“鄱阳湖畔的明珠,京九线上的名城”。美丽神奇的共青城,位于江西北部,庐山南麓,东临鄱阳湖,西襟庐山西海,南接英雄城南昌,北依江西“北大门”九江;京九铁路、福银高速、昌九城际高铁穿境而过,昌北机场、庐山机场翼辅左右,黄金水路经鄱阳湖可通江达海,交通十分便捷。共青城作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和全国旅游示范点,风景秀丽,气候宜人。耀邦陵园,松柏苍翠;高尔夫球场,绿草如茵;航天功臣阁,典雅秀丽;千年甘露寺,曲径通幽。野生动物园、富华山等景区景点串珠成链,与鄱阳湖、庐山、庐山西海、云居山构成九江黄金旅游带。滨湖风光、珍禽白鹤等自然景观与青年文化、湖鲜美食的人文特色相互媲美,令人目接不暇,流连忘返。
学校现有甘露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两个校区,占地面积1409亩,建筑面积25万㎡。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2189.17万元。纸质图书73.83万册,电子图书120万册,有中外期刊208种,电子期刊8100余种。
学校坚持走产、学、研、用相结合的道路,现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、共青精神研究中心、智能制造研究中心、智能航运研究中心等四个校级研究中心;建有131个校内实验、实训室,其中有省财政投资664万兴建的电气自动化实验室、工业机器人技术实训室等实训实验室15个。有与省内外企业共建共享的校外实训基地116个。
学校现设有机电工程学院、信息工程学院、建筑工程学院、航海学院、经济管理学院、艺术学院、 教育学院、护理学院、等8个二级学院和2个教学部。开设有航海技术、轮机工程技术、护理、学前教育、机电一体化技术、软件技术、物联网应用技术、大数据与会计、艺术设计等50个专业。
学校不断促进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,努力形成“人工智能+”的复合专业培养新模式,构建对接江西区域经济社会战略发展的“新工科”专业群,不断深化教学改革,促进产教融合;建立和完善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、应用研究与产业发展导向相结合的科研体制和机制,走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之路,扎实推进社会发展与科技应用等方面的研究,努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具有鲜明特色和较高水平的应用型本科院校,培养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急需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。
学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,深化专业内涵建设,推进课程体系、教学模式改革,不断创新校企合作、产教融合的育人机制,注重学生技术技能培养,形成了融职业技能、工匠精神、人文素养为一体的育人文化,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。学校积极承办中国青年APP大赛、全国大学生网络虚拟运营创业专项大赛、长江海事局海员大比武等各级技能大赛,近两年,学生在国家与省级各类专业技能大赛中共获奖201项,其中国家级奖53项(一等奖16项、二等奖27项、三等奖10项);省级奖158项(一等奖45项、二等奖61项、三等奖52项)。航运类专业学生连续两届参加长江海事局举办的海员技能大比武,蝉联两届冠军,获得两次团体总分第一名、两次操艇项目第一名、知识竞赛第一名等优异成绩。毕业生专业技能证书通过率达98%以上,就业率历年均在97%以上,毕业生留赣工作2020年排全省前五名,受到省教育厅嘉奖。
学校先后与中远海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、中泉船务有限公司、欧菲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、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、长城汽车有限公司、红光电气集团有限公司、新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、联想集团股份有限公司、深圳市越众(集团)股份有限公司、华为江西授权培训中心、鸭鸭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合作开设订单班、卓越工程师班,实现人才培养校企“无缝对接”,深受用人单位和社会一致好评。
“订单教育”是产、学、研结合的实现形式,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办学的必然要求,是办学质量和特色的保证,是实现学校和企业优势互补的办学模式。“订单教育”就是学校和企业之间所商定的人才培养方案。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加速,新技术不断产生,知识更新与产品实际换代速度加快,企业迫切需 要大量能应用新技术、新设备的人才。为此企业在学习目标定位上提出相应培养标准,学校以企业特定 需求为教学目的制定特定人才计划,使所培养的学生满足企业要求,为企业生产特殊人才。它开辟了教育改革的新思路,为学校发展提供了新的空间,同时解企业之所需,也降低了企业的人力资源培养成 本,实现了学校、学生和企业三方共赢。
我校深化“校企一体化”合作办学模式,依托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运行平台,深化产教融合、校企深度合作,积极创新教育教学管理方式,将教学实训、开放式实践、实习教学环节无缝对接贯穿到每位教师、教学管理人员的工作过程。教师为企业解决难点问题、和企业工程师共同开发教材、共同申报专利和共同开发产品。实训室建设结合行业最新技术,实行专业技能培训项目、专业技能赛前培训、开放式实践上机率、学校与企业实习教师互换、质量工程建设考核,真正实现工学结合、高质量的“校企一体化”。
校企合作、产教融合促进优化学生就业质量,有利于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。通过校企合作培养,学生普遍具有良好的职业意识,在实习中初步具备了顶岗生产的能力,学生在生产、服务第一线接受企业管理,对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观念、良好的职业道德、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,以及艰苦朴素的生活作风,团队协作的团队精神和坚定乐观的生活态度都有极大的帮助,不仅使时间与就业接轨,而且还让学生增加了一定的经济收入。
学校与科研单位和企业形成产学研结合的合作共同体,产教融合、深度合作,三方共享设备、技术、人才、信息等资源,实现人力、物力、财力、智力和领导力的有机结合,并根据企业生产技术的实际需要,与企业、科研单位联合开发新产品,推广新技术,确保学生创新教育及培养质量。
每年举办多场校企合作招聘会,校企合作,供需见面,让企业和学生面对面洽谈,开辟了学生的就业门路,拓展企业选人的渠道,双方双向选择。用人单位对我校的人才培养质量满意,对学生在专业能力、适应能力、敬业精神、责任意识等方面给予了充分肯定,评价他们工作扎实、动手能力及适应能力强、潜力十足、有较好的发展前景。
学校成立了学生就业、创业指导工作处,将《就业与创业》课程纳入学生的必修课,并且不定期举 办就业创业典型报告会,邀请人力资源管理专家或企业人力资源主管来校讲座;引进学生就业北森朗途 自我测评系统,使学生可以通过网络,随时对职业能力倾向进行测评,自我了解认识职业取向。学校加强对学生的个别咨询和指导,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“择业观”,培养良好的就业心态。此外,学校还充分发挥学生社团作用,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等活动。
我校不断推进国际交流合作,学习借鉴外国先进教育教学理念及国际化管理模式,拓宽国际交流领域,构建合作平台,发展与国际知名大学、科研机构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,构筑国内外资源共享、优势互补的合作框架,不断提升国际化办学理念和教学水平。长期聘用外籍专家及学者从事管理、教学、科研等工作,同时组织短期外国专家来访及讲学;定期派遣校内优秀教师出国访问、交流、进修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;推荐优秀学生出国培训、留学、 实习及就业、开阔了师生的国际视野。
学校学生社团1758舞蹈社团、尚武竞技社、星期八话剧社、跆拳道协会、音乐协会、雨暖文学社、大阳起政瀚电影协会、流云棍武团、演讲与国才协会、骑行协会、M.S舞蹈工作室、篮球协会、轮滑协会、英语协会、吉他社、田径协会、创客联盟、测量协会、大学生“共青精神"宣传队等。
喷泉
甘露公园
(就在学校旁边哦)
学校依托江西这块红色土地,引进了一批部队退役人才参与教学和管理,通过组建大学生军训教官队,进行新生军训,移植军队的教育、管理模式,实行半军事化管理,创建了“军魂育人”的德育工作新方式,孕育了一批具有开拓创新精神的时代骄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