江西省2019年中等学校招生考试思想品德学科说明(2)
来源:江西中招网 时间:2019年06月25日 阅读:
复制链接 字号:
小 中 大
第 2 页,共 5 页
(1)拟题:运用所学知识,自拟一个体现材料主要内容的题目。(3 分)
(2)评论:从不同的角度对上述材料进行分析评论。(每一角度 2 分,共 6 分)
5.探究实践题
答题时应紧扣题意,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探究和实践,12 分。
(四)阅卷要求
1.评阅人员应熟悉思想品德课程标准,熟悉初中思想品德(道德与法治)教学内容与
教学要求,了解教学实际的初中思想品德(道德与法治)课教师或教研员。
2.对主观性试题的评阅,阅卷人员应认真分析试题立意、答题要点和评分说明,明确
试题考查意图,可以适度兼顾当地学生所使用的版本教材微调答案表述,但不得随意改变试
题考查 原意和放松作答标准(如:属于同一方面的作答不得重复计分),原则上也不得增补
答题要点。对于确属有独到见解的答题和开放性问题的答题,阅卷人员应认真分析学生答题
中知识、能力水平和思想品德素质,酌情赋分。
3.采取阅卷质量责任制。主观性试题应当两人以上评阅。各地应结合实际采取切实可
行的评阅方式。
三、考试内容与要求
(一)目标要求
思想品德学科考试目标包含知识、能力、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层次,考查以知识为基础,
能力为重点,加强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。
1.知识和能力目标
知识和能力目标包括由低到高的八个层次,较高层次的目标要求包含了较低层次的目标
要求。具体如下:
(1)记忆:再认或再现相关概念、原理、观点或事实。
(2)理解:从事实和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;解释概念、原理、观点和事实的内涵与外
延;辨别不同概念、原理、观点和事实,比较发现其异同;对相关表述或事实进行归纳和概
括;用不同的词句或形式转换表述概念、观点或信息;将具体事例与相关知识建立联系。
(3)分析:将一个综合性信息分解成若干要素、部分或层次;把握要素之间、部分之
间和层次之间的关系。
(4)应用:正确调用某个概念、原理或观点,描述和阐释情境中的现象和事实,说明
事物存在的依据和问题解决的办法。
(5)综合:掌握学科内容的交叉、渗透和联系,调用多个知识综合阐释和解决问题;
将知识或事实的相关要素或局部进行重组,形成一个新的结构。
(6)论证:运用多个知识或从多个层面,通过分析与综合,有条理地论述、证明事物
存在的依据、价值或发展的条件、过程和结果。
(7)评价:对有关认识问题或行为问题进行客观、全面、辩证地价值判断和意义评估,
符合逻辑地证明自己判断的依据,针对问题提出自己的主张和建议。
(8)探究:根据已知的条件推断结果、根据结果推断需要的相关条件、根据已有事实
推断事物的发展趋势和未来状态;在一定情境中发现和提出新问题,探索解决问题的新方法。
以上目标,应根据课程内容要求和初中学生认知水平与特点加以把握。
2.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
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四个层次:
(1)接受与认同:能够接受和认同思想品德课程及教学过程提出的情感目标要求。
(2)体验与感悟:能够通过生活情景和有关信息体验到良好的情感,感悟事物价值、
生活意义和人生道理,形成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正确的价值观念。
(3)判断与选择:能够正确判断事物的真伪、善恶、美丑;能够立足正确的立场,用
第 3 页,共 5 页
良好思想情感和正确价值标准指导自己的价值选择,认识和解决问题。
(4)参与与展现:能够以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为指导参与社会生活和道德实践;能
够在生活和学习中,通过行为和语言将积极情感、正确态度和科学价值观自然展现出来。
以上目标,应根据课程相关要求和初中学生的学习生活经历、经验加以把握,并在考试
命题中加强渗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