考核内容 | 测量要求 | |||
识记 | 理解 | 应用 | ||
中华文明的起源 | (1)禅让的传说 | ∨ | ||
(2)大禹治水的传说 | ∨ | |||
国家的产生和社会变革 | (1)分封制 | ∨ | ∨ | |
(2)商鞅变法 | ∨ | ∨ | ||
统一国家的建立 | (1)秦始皇创立皇帝制度;丞相、御史大夫和太尉的职能;郡县制度;秦统一货币、度量衡和文字 | ∨ | ||
(2)董仲舒提出 “罢黜百家,独尊儒术”主张的内涵、背景、目的、影响。 | ∨ | ∨ | ||
(3)汉武帝巩固国家统一的政治、经济措施(汉武帝颁布“推恩令”和王国问题的解决) | ||||
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| (1)“贞观之治” | ∨ | ∨ | |
(2)科举制的创立与发展 | ∨ | ∨ | ||
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的南移 | (1)“交子”。 | ∨ | ||
(2)东京和临安城市商业的繁荣;“瓦子”。 | ∨ | |||
(3)经济重心的南移 | ∨ | ∨ | ∨ | |
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| (1)明朝废除丞相和内阁的设置 | ∨ | ||
(2)郑和下西洋和华侨对南洋的开发 | ∨ | ∨ | ||
(3)清朝军机处的设置 | ∨ | |||
(4)郑成功收复台湾和清设台湾府 | ∨ | ∨ | ||
(5)雅克萨之战和《尼布楚条约》 | ∨ | |||
(6)驻藏大臣的设置 | ∨ | |||
(7)清朝前期的疆域 | ∨ | |||
(7)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及历史影响 | ∨ | ∨ | ||
中国古代文化 |
(1)汉字的演变 | ∨ | ||
(2)孔子 | ∨ | ∨ | ||
(3)战国百家争鸣 | ||||
(4)造纸、印刷术、指南针与火药 | ∨ | ∨ | ||
(4)中国古代建筑奇观(赵州桥、大运河、明长城、故宫) | ∨ | ∨ |
![]() |
![]() |